首页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特别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关灯直达底部

让我们来学习一些消除“妄想”的好方法吧。

“妄想”可以说是某些人最擅长、最喜欢,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重复的、排名第一的烦恼。“幸福的妄想”或许还不错,但如果总觉得“还有一堆工作要去处理”,被“今后该怎么办呢”之类的不安情绪所包围,或者是沉湎于回忆以往的悲伤经历而陷入沮丧的心境,那就太糟糕了。

以上这些都是妄想的产物,想要摆脱这些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消除不必要的妄想”。

消除妄想的基本方法就是用语言客观地确认“此刻,自己正在妄想”,这就是之前所介绍的“标记法”。在佛教的冥想书籍中也常会见到这样的内容,但是真正实践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难。

因为妄想本身就是一种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想法,基本上我们对于“妄想本身”都是在“妄想之后”才意识到的。进行坐禅修行的僧侣们也有这样的体会。

那么究竟该如何消除妄想呢?那就是将“妄想的状态”和“妄想以外的状态”加以区分。

例如,请现在闭上双眼,在黑暗之中,请随意地想象某个意象。比如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在电视里看到的影像等等,任何事物都可以想象。

然后睁开双眼,注视前方,看清房间内部的陈设和窗外的景色,此时你会意识到,这就是肉眼所见的状态——视网膜感受到光线后,事物显现出的状态。

此时,你的头脑中已经不存在刚才脑海中所想象的意象了。请清楚地意识到“刚才所想象的一切都是妄想”和“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视觉效果(光的物理反射)”这两件事。

将“妄想”和“妄想以外的状态”清楚地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妄想和视觉的对立,就是妄想和身体感觉的对立。然后我们需要明确“身体的感觉”和“妄想”之间的巨大差异,就如同在呼吸的时候我们能够意识到“鼻腔空气出入的感觉”或者是“腹部收缩的感觉”一样。

当我们有意识地区分“妄想”和“感觉”,通过不断练习“将意识集中于感觉上”的操作方法,便能顺利地消除妄想。

养成在行走的时候进行“心灵扫除”的好习惯

“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静心方法在“使用身体的任何行为”中都是适用的,例如在散步、练习瑜伽、登山,或者做广播体操的时候。笔者建议大家在上下班途中或者乘坐地铁的时候都可以尝试一下“心灵扫除”。

行走的时候,在头脑中以“左、右、左、右”的表达来确认脚底的感觉。站在地铁里的时候,以“吸气、呼气”的表达来确认鼻腔中“空气出入的感觉”和“腹部收缩的感觉”。

最近有个流行词叫“低头族”,就是指边走路边玩手机的那些人。说实话,我认为这样的群体其实只是“容易开始妄想”,而这些心理习惯被无意识地强化了,无所事事的感觉和空虚感慢慢地占据了内心。

如果你希望摆脱烦恼、度过充实的人生,那就应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反应和妄想,养成“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好习惯。

烦恼总是产生于内心深处,因此摆脱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意识集中于“心灵外部”的身体的感觉。连续坚持几个月后,你就会发现头脑变得明晰而敏锐,心情变得更加放松和喜悦。

“三大烦恼”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前文介绍的所有的佛陀的思考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在“反应”之前,首先要“理解”。

·烦恼的原因是“心灵的反应”。
·“心灵的反应”的根源在于“索求之心”和“七大欲望”(特别是承认欲)。
·正视自己的内心状态:①用语言确认;②意识到身体的感觉;③贪欲、愤怒和妄想的分类。

通过这样的理解过程,我们就能消除产生苦恼的“不必要的反应”了。

人们为什么总是无法摆脱烦恼,其原因就在于“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例如当你始终觉得心中不畅快时,如果你未曾知晓“审视内心状态”这一思考法的话,这种不畅快的状态可能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此时,我们可以模仿佛陀,观察内心的负面情绪究竟是贪欲还是愤怒,抑或是妄想。在心中明确“我被欲望所左右”“我感到愤怒”或者“这是我的妄想”这件事——大多数情况下,这三种情绪会同时存在——只需要做到这一步,不畅快的心情就能一扫而光。这个实践过程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净化心灵的修行”。

此外,“贪欲”“愤怒”和“妄想”这三种内心状态在佛教中的表达为贪、嗔、痴,即“三毒”,也就是“人类的三大烦恼”。现代佛教倡导人们要“戒除”上述这些烦恼,但是佛陀在世的那个年代,却主张把这些烦恼当作“让人们理解内心状态的‘工具’”。

佛陀的原意是指“能够彻底正确理解万物的人”,也被称为“觉醒的人”或“觉者”。可能有的读者对佛教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是也请谨记:“正确理解”并不是“自己觉得正确”,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看法或思考方法进行理解”,而是要将自己的思考、判断、解释和对事物的看法彻底抛弃,承认“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以客观的、中立的眼光来理解和分析事物。

我们的内心不会对“正确的理解”做出“反应”,这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审视,不会引起心灵的动摇和思考。只有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事物,以单纯的心来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才能称为“正确的理解”。

“正确的理解”才是超越痛苦的有效方式,我想读者现在都已经明白了这一点。能够彻底地、正确地理解万物的佛陀,他所达到的境界被称为“解脱”。

“解脱”(巴利语为Vimuti、英语为Emancipation),是“自由”和“解放”的意思。因此佛教,即佛陀的教义可以理解为,“通过正确的理解,让人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理解”,人们能够找回心灵的自由。我希望每位读者都能通过实践上述方法消除心中的不满,拥有充实而积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