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心灵的反应”,首先要做到“正确的理解”,这就是解决烦恼的秘诀。尤其是保持审视内心这一习惯,能够有效地避免平日的压力、愤怒、沮丧和担心等“不必要的反应”。
那么,“审视内心的状态”究竟是指什么呢?在此我将介绍三种方法:1.语言确认;2.意识到身体的感觉;3.进行分类。任何一种方法都能非常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反应”,请务必加以实践。
1.用语言来确认内心的状态
这是一种“用语言来确认内心状态”的方法。例如,在合不来的人面前感到紧张的时候,首先要确认“自己感到紧张”这件事。当你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应当客观地确认“大脑已经混乱,感到浮躁”“内心正在焦虑”等心理状态。此时如果你能闭目静静地思考,内心就会恢复平静。
平时在工作中,或者与家人相处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确认,现在自己的内心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感到疲惫”“感到乏力”“感到焦躁”,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内心状态。
“用语言确认”在佛教世界中有时候被称为“标记”——贴上标签。给各种内心状态都贴上一张写了“名字”的标签,进行客观确认。请.加.微.信.公.众.号:tobseller,每.天.分.享.最.新.畅.销.书.籍,十.万.书.友.等.待.您.的.加.入。
在日常生活中也请进行这样的“标记”:扫除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扫除”,洗碗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洗碗”,散步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散步”,用电脑工作的时候确认“我正在使用电脑”。
只需要把正在做的事用语言如实描述即可。渐渐地我们就能养成将内心状态和身体动作如实地用语言来进行确认的好习惯。
通过反复实践,我们便能体会到,通过语言进行确认是“避免心灵反应”的有效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反应,我们的心灵便能恢复平静。
“用语言确认”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笔者非常推荐。
2.意识到身体的感觉
另一个方法则是意识到自己的感觉。这种方法对于缓解压力和疲劳都非常有效。
首先,请闭上双眼,在内心凝视自己的双手。在黑暗之中,你一定能意识到“双手的感觉”。请凝视自己的双手,同时将手抬高,此时会有“移动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意识“双手的感觉的存在”和“双手的感觉发生了移动”这两件事。
将手抬到与肩同高度,然后再放回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闭上双眼,体会手的感觉。然后将手掌朝上摊开,放在大腿上;将手握紧,再摊开。在这个过程中,心里反复确认:“握紧双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摊开双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将这样的状态重复几次。
集中精力,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同时从座椅上站起来,然后行走。行走的时候,特别注意脚部,尤其是脚底的感觉。当你有意识地“凝视身体的感觉”时,便能明白“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真正含义。
按照同样的要领,呼吸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腹部的收缩”和“进出鼻腔的空气的感觉”。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有意识地去体会这些身体的“感觉”。
这两种方法,①用语言确认,②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在佛陀生活的古印度被称为“沙提”(Sati),在禅宗世界里被称为“念力”,在冥想世界中则被称为“正念”。
我们应当正视内心的状态,增强意识,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反应,让心灵恢复平静,提高精神的集中力。
3.在头脑中进行分类
这是将内心的状态分成好几种并加以理解的方法,虽然和“用语言确认”有几分相似,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范围更广,更强调概念性的理解。内心的状态基本上可以分为①贪欲、②愤怒、③妄想这三类。
①贪欲,是指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的状态。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指过度索求、过度期待、焦虑,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不满。这些几乎都来自于“过度索求的心”。
我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时常审视自己,是否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过度的索求”。如果被贪欲所支配,除了自己感到痛苦之外,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幸。
被贪欲驱使而过度索求的人,会被原本虚无的烦恼打败,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就宛如自己亲手在船上凿了一个洞,让河水涌入船内。
——选自《经集·欲望》
②愤怒,这是指感到不满或不快的状态。焦躁、心情不好、总是感到压力时,首先需要理解“这就是愤怒的状态”。
从“索求之心”开始的人生,“愤怒”原本就是如影随形的。不少人都会觉得“虽然找不到原因,但是总觉得哪里不满意”。
但是这样的生活,很难称得上幸福,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愤怒的存在”。并且愤怒是由“索求之心”所产生的,所以这样的愤怒本身是没有现实根源的。
而那些“明显感到愤怒的人”则需要特别注意了,尤其是那些易怒的人,为失去了某些事物而感到悲伤的人(悲伤也是愤怒的一种表现),对过往的人生还有留恋、沉湎于后悔和挫折感之中无法自拔的人,以及背负着自我否定和自卑心理的人,如果对于上述这些愤怒不管不问的话,对你们的人生来说将是一笔巨大损失。
愤怒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理解”这一心理行为来消除的。相反,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愤怒只会日积月累。易怒、欲求不满、吹毛求疵之类的性格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越来越明显。
我们应当正视自己的内心状态。如果感到自己有愤怒,那就首先理解“愤怒的存在”,然后将这些愤怒“冲刷干净”,渐渐地心灵便能恢复平静。
请注意,那些冷静沉着的人,总是有意识地防止发怒,戒除言行举止和思维上的浮躁。他们这样做便保持了心灵的自由。
——选自《法句经·愤怒》
③妄想,是指想象、思考、在头脑中不明确地构想某个事物的状态。
“脑子里总是想些多余的事”“无法冷静地集中于眼前的工作”,这样的烦恼就是由妄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