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要是能更加自信一些,人生或许会更完美”。但是从佛陀的思考法来说,有没有自信都不过是一种“判断”而已。“判断”也是妄想的一种,没有任何根据。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可能胆怯,可能紧张,也可能失去自信。佛教认为,关于自信的判断是一种“推迟”。比起判断有没有自信,或许更应该去完成一件事。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好,就能取得比“充满自信的人”更加出色的成果。这就是佛陀的思考法。
“想要充满自信”的矛盾性
“想要变得更加自信”之类的想法,从佛陀的思考法来看,有一定的妄想成分。
自信是指“觉得自己能够完成某事”“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出成果”的判断,但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还不知道能否完成、能否做出成果,也就是说无法提前做出十分准确的判断。
即使某一次偶然判断成功了,但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根本无法保证第二次也一定能判断成功。就算因为曾经的成功而觉得“自己更有自信了”,这样的自信也是一时的,对于下次的状况无法通用。
也就是说,在做某件事之前就“拥有绝对的自信”是不现实的。不论是在商界还是体育界,不论是多么优秀的人,也不敢信誓旦旦地称自己“有绝对的自信”。如果真的有,可能也不会被人看好。
故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信这件事。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比起将来,我们眼前还有许多需要去完成的事,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法。我想对于这样的观点,不需要特别引用佛教的经典,也能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吧。
“我现在能做好哪些事?”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希望变得更加“自信”,从佛陀的思考法来看,这样的人多半被“妄想”所束缚。
第一,妄想是觉得自己能够办到某事的“慢”。在这个世界上,不少人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以及瞧不起他人的“高眼光”,即使没有任何客观依据。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自信家”,他们被“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傲慢所束缚,又或者他们“希望在他人眼前留下光辉形象”的愿望过于强烈。但这样的“自信”根本就如同无根之树,毫不牢靠。
第二,妄想是为了消除不安。人们对将来的事充满不安(妄想),觉得自己可能办不到,可能失败,工作可能进展不顺利。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安,他们希望“变得更有自信”。但在这样的心境中浮想起的“自信”,仅仅是一种用于掩盖不安现实的妄想。
也就是说,不论是“自信家”还是“没有自信的人”,都被自己的妄想所束缚。对于已经掌握了部分佛教思考方式的读者来说,或许能够马上意识到“妄想是靠不住的”,当“觉得自己充满了自信”的瞬间,就应该马上意识到,从佛陀的思考法来看,自己产生了妄想、做出了判断。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那么我现在能做好哪些事”,这才是佛陀的理性思考法。
但是,从佛陀的思考法来看,渴望变得自信的人通常会在最初的妄想之上再叠加新的妄想。从一开始就觉得(妄想)“自己能成功、自己会很了不起”的人,会开始想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相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人,大多都会想象“自己一定能做到”,也就是思考如何克服最初的妄想。两者都是从一种妄想中产生出另一种新的妄想,这就彻底地进入了佛陀所谓的思维误区。
摆脱“我必须给自己施加更多压力”的想法
对于“觉得自己能成功”的盲目自信家,佛教并未过多提及,因为只有当他本人意识到自己的妄想时,佛教的教义才能对其发挥作用。“觉得自己没自信”和“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希望变得更加自信”的人们的思考方法,这才是本节主要探讨的内容。
原本“没有自信”“觉得能力不足”之类的最初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即使曾经多次失败、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没有自信”,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后文将详述)。
“没有自信”“觉得能力不足”都是多余的判断和迷思,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的人会抱着“因为没有自信,所以这件事先观望一阵子再说”的心理而将重要的决策延后;有的人认为,“为了能变得更加自信,所以必须努力”,而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压力;还有人认为,“为了变得更加自信,接下来要考取某个资格证书”,于是为考取资格证书而寝食难安。
但是不论怎么“观望”,自信也不会从天而降。不论怎么“给自己施加压力”,不论怎么“给自己设定目标”,都不会变得更加自信。因为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源在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等消极的妄想。一旦被这样的想法束缚,就难以产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只会永远被“想要变得更加自信”的念头驱使,而无法真正地获得自信。
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人很多,但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判断和妄想。相比之下,现在应该做什么,现在能够做什么,现在打算做什么,想要尝试做什么,这些想法或许来得更实际。
请你放弃“能力不足”或“没有能力”的念头,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好好思考:就在眼前这一刻,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积累经验的重要性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件事能够让人充满自信,那一定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经验,预见到相应的成果。当然,这样的自信必须通过反复行动和体验、在时间上有所积累之后才能获得。
不管在什么行业,要想做出点成绩,一般来说都要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以普通的工薪族为例,在二十来岁的时候掌握工作技能,积累人脉,进入三十岁以后才能被委以重任。在体育界和演艺圈中,有不少人都是从小开始刻苦练习,差不多经过十年以上的磨砺才会逐渐崭露头角。所以说,不管在哪个行业,时间的积累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不需要做出任何判断,只需要“去尝试”和“积累经验”就足够了。
笔者将变得自信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尝试;
②积累经验;
③能够做出一定的成果;
④开始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⑤根据经验,能够预见相应的成果。
不少人觉得第①点(尝试)是最难的,当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时,请意识到这个想法本身也是一种“妄想”。觉得可能失败,觉得可能给他人添麻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你是否因为这些想法而动摇呢?不要对这些“妄想”产生任何反应,因为“妄想”终究只是“妄想”,你只需要站在“尝试”的起跑线上,下定决心,之后奋力去践行就好了。
当一个人产生“尝试”的念头时,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会变得更轻松。如果不知道该干什么,可以问问他人该干什么;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问问他人该怎么做。他人告诉你方法后,只需要回答“非常感谢”;如果给他人添了麻烦,只需要坦诚地说一句“对不起”,然后朝着目标,继续加油。
这样的态度对于是否能实现结果这件事“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佛教的心态。但我认为这样的态度在任何行业中都是通用的。
通过尝试,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积累经验;随着经验的积累,最终能够“根据经验,预见相应的成果”。这种时候的预见,才是“真正的自信”。
财产和容貌无法亘古不变,越是索求,越是得不到。唯有眼前的路能够指引你的心加以实践,自是百益无一害。
——选自《对妓女庵婆婆梨的鼓励·大般涅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