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特别篇 为什么总是觉得焦躁不安?

关灯直达底部

有一位女性有这样的烦恼:“总觉得不爱和人打交道,有时候朋友打电话来问候我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就会不耐烦地觉得人家是多管闲事。”

这位女性的母亲从她小时候开始就对她的生活各进行种干涉,接近病态。母亲会确认她和怎样的朋友来往,在学校参加了哪些社团活动,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剪了怎样的发型,甚至会检查她摆放课本的顺序。十来岁的时候,她准备将自己的不满告诉母亲,可当母亲得知女儿对自己有意见时,竟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所以母女间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她只好不断忍耐,好不容易等到大学毕业,才从父母家中搬出来独居。

而这位女性虽然工作非常出色,但是她的内心始终是焦躁不安的。她总觉得周围的同事会检查她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虽然她平日面带微笑,但是内心却充满了“真烦人”“都是碍事的人”或者“全部给我滚蛋”之类的恐怖妄想。只有等到周末,她才有种得到解脱的感觉,然后埋头大睡一整天。这时候只要朋友或者父母打来电话问候,她立刻就被莫名的怒火所吞没。

这位女性的压力并非来自工作和人际关系,而是来自埋藏于内心深处的心理阴影,也就是母亲所带来的阴影。被母亲无端地干涉生活而产生的愤怒情绪才是令她焦躁不安的真正原因。

如何扑灭“怒火的火源”

佛教认为,心灵的反应会带来一系列连锁效应。佛教中有个词叫作“缘起论”,意思是说,为了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首先要找准“本质”。

当人处于无明(未理解)的状态时,心灵就会做出反应。心灵对任何刺激都会做出反应,产生情绪、欲望和妄想。当我们对于这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过于执着时,就会形成某种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会产生新的反应。无穷无尽的反应就构成了烦恼。

      ——选自《菩提树下的缘起顺观·无问自说》      

也就是说,发生接触,做出反应,产生情绪、欲望、妄想和记忆等“强烈反应的能量”,这样的强烈反应被称为“结生”(巴利语Sankhara、英语中被译为“心理形成”,即Mental Formation)。这就是留存在记忆中、体现在表情和行动上的强烈反应。随后这些反应会对新的刺激,产生类似的反应,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例如有人在外碰到不开心的事,心中产生了怒火,回到家后就会因为小事而对家人发脾气;又或者有人曾经有过很惨痛的经历,当时产生的怒火始终得不到平息,因为一些小事就会触发痛苦,勃然大怒;又或者有人在学校里受人欺负,这样的心理阴影一直消散不去,长大后站在众人面前发言时总是紧张得说不出话。以上这些,都是由心结造成的。

这位女性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幼年时被母亲过度干涉生活的记忆,还有始终无法排遣的怒火。这些记忆和怒火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了前文所述的各种恐怖妄想。

这种反应,就如同一碰到新的外界刺激就会爆炸的“地雷”。人们常说的“易怒”“神经质”“情绪低落”和“社交恐惧症”等症状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这样的反应。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心理反应的存在。人们一般会借助心理咨询或镇静剂等药物手段来稳定情绪,但如果没有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反应”的话,这些手段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更进一步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心理变化的状态和经过来看清反应背后的其他问题,现在胸中的怒火说不定就来自于某一段尘封的记忆。当我们意识到记忆和怒火之间的关系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扫多年烦恼的方法

对于上面这位女性来说,她对母亲的怒火和记忆才是烦恼的真正原因。在此,笔者给她开了三份处方。

第一,意识到自己做出了反应,避免进一步的反应。如果回忆起母亲曾经对自己的生活有过过多干涉,那就在头脑里反复默念:“这只是我的记忆,只是一段过往。”通过在头脑中不断重复意识词语的方法(前文提到的标记法),努力地从反应中挣脱出来。这里的意识词语就是“记忆”。

同时需要清醒地理解,在自己的心中还有怒火未能平息。或许有的读者会觉得对父母发火是非常无礼的行为,因而产生罪恶感或自责感,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只需要正确理解心中还存在怒火这件事。而意识到怒火的存在,将会成为“放手”的最佳契机。

第二,意识到自己的感觉。身体的感觉和记忆以及情绪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将意识集中于身体的感觉,更能够让人恢复内心的平静。

例如儿童在发火或者哭泣的时候,给他嘴里喂一块糖,或者给他看看喜爱的动画片,他瞬间就能破涕为笑。这是由于“对情绪做出反应的内心”转而“对身体的感觉”做出了反应。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一点也是适用的。当我们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者因为不快的情绪而烦恼时,可以尝试着将所有意识集中到身体的感觉中。外出散散步,做做运动,泡泡澡,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上文中的这位女性就采用了高温瑜伽的方法排解烦恼。

第三,切断反应的根源。最终,这位女性决定和“超级爱干涉”的母亲保持一定距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好的关系,往往是让某些烦恼剪不断理还乱的根源所在。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脾性。每次交流都是一种重复,当然交流中出现的反应也是相同的。如果这样的反应是积极的、能够带来愉快心情的话那还好,可如果它是消极的、会带来负面情绪的话,就会形成棘手的亲子关系。

父母和子女的不好的关系,有时就是苦难“轮回”(重复)的根源。不少人在平日里情绪还算稳定,但是每次一回到父母家,就会莫名其妙地变得情绪暴躁。

如果这样的关系就是导致烦恼的根源,显然我们应当与之适当保持距离。如果这样的关系让烦恼日益增加,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暂时将其中止。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难做到这一步,但是暂时中止关系对于重新构筑良好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比较理想的相处状态是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直到能够不再对曾经的记忆和对方本身做出多余的反应为止。这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条件的配合下才能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豁达的心态,要相信总有一天能够与对方和解,或者用不了多久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人心始终是变化无常的,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在时刻变化,因此第一步只需要做到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即可。

这位女性果断地决定暂时断绝和母亲的任何联系。她爽朗地告诉笔者:“我决定结婚后再考虑和母亲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她说这话时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人际关系产生爱,爱产生苦恼。
如果能理解爱就是苦恼的根源,
那就能像犀牛角一般独自前行。

      ——选自《经集·犀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