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竞争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关灯直达底部

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紧张、焦虑、争强好胜等各种压力总是如影随形。在竞争中失败时,又会因为失败和自卑而陷入沮丧。竞争总是令人烦恼。

那么有没有能解决这种烦恼的方法呢?如果能理解竞争的真相,能够掌握正确的竞争方法,我们就可以摆脱竞争所带来的苦恼。

竞争源于“索求之心”

归根结底,到底什么是竞争呢?佛教提倡人们审视自己的内心,其实竞争也是一种源于“索求之心”的现象。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欲望的驱使下生存,生物的大脑将满足自己的欲望当作生存的终极目的。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欲望并非单纯的衣食住行,还包括承认欲——地位、自尊心、学历、容貌、职业背景等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想要满足同样欲望的人们便开始了互相争抢,成功抢到的人便是胜利的一方。这就是竞争的雏形。

竞争并非单纯的互相争抢。每个人都有贪欲,希望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希望比别人出色,希望比别人地位高。贪欲是没有终点的。只要内心还有贪欲,我们就总想着要满足新的欲望,获取新的胜利,这样的念头让我们又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新的竞争中去。

被承认欲所吞没的人们总想着如何进一步取胜,如何进一步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就是说,竞争这种心理状态是由“满足获取物质的原始欲望”和“无法满足于已获取物质的贪欲(内心的饥渴)”两部分组成的。只要人活着,就无法摆脱欲望。如果被这些欲望所包围,就会无意识地陷入无穷无尽的竞争中。

人们总是无法满足,总是贪婪祈求,总是争强好胜。这是一种被欲望吞噬、内心饥渴的状态。

      ——选自《舍弃贪欲的人·相应部》      

胜利真的甜如蜜吗?请.加.微.信.公.众.号:tobseller,每.天.分.享.最.新.畅.销.书.籍,十.万.书.友.等.待.您.的.加.入。

竞争来源于争强好胜的欲望,同时现代社会的结构也让人们无法摆脱竞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企业之间会互相竞争,比拼业绩;员工之间会互相竞争,比拼工作实力,争取早日出人头地;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互相争抢心爱的玩具,比较大家谁的成绩更好,谁的朋友更多。

其实社会中的许多竞争原本都是客观存在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竞争就开始了。

比如,在学习中过分关注分数,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莫须有的竞争。任何人都体验过学习这件事,只要幼儿进入到学龄阶段,就会开始重视自我价值;到了中学阶段,很多学生都把分数视为命根。

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和能力,比起因为成绩好坏而时喜时忧,学生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思考的事情可以做。但是周围的成年人——父母和学校里或培训班的老师们——却在他们耳边不断重复:“这就是你的分数!这就是你的名次!这就是你现在能考上的学校!”是成年人将判断学生价值的统一标尺摆在了学生面前。

学生可能未曾思考过该通过什么来判断自我价值,但是却通过比较分数和成绩等方式学会了如何评判自我价值,于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就发生了变化:①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②要想得到认可,就必须提高成绩;③所以要把提高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

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甚至包括阅读本书的你)都有过一个共同的疑惑:提高成绩这样的目标是没有实体的、没有根据的目标。

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学生往往在直觉上能够意识到: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一种机械性的欲望。在学校的学习并不快乐,也无法满足自己真实的求知欲。明明不快乐却不得不继续学习,这是一种很不自然的状态。

但是学生也有承认欲,对这样的欲望很容易就会做出反应。在成绩决定自我价值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便会拼命努力学习。同时周围的家长和老师也会用同样的价值观来判断学生,导致学生产生了一种“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的错误判断。

如果能够像佛陀一样开悟,或许这些学生就能“像犀牛角一般,独自前行”。但是希望得到家长认可的学生就如同“被蒙蔽了双眼的野猪”,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学得昏天暗地,誓要争当学霸。围绕学习能力的过分竞争便如此轻而易举地让学生卷入其中。

这样的竞争来源于扭曲的价值观和错误的判断,同样也属于过度的欲望。它是成年人将分数和价值绑定在一起而产生的误解。而在某些学校和培训班里,对老师们而言,提高学生的分数和自身的利益是挂钩的。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便能够满足自尊心(承认欲),他们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也可以理解为不甘),例如考入名牌大学。而学生们也逐渐地从学习中发现“胜利”的价值,只要分数比别人高,就能被老师和家长表扬,就能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在这样不良的竞争过程中,人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但这样的满足就如同有毒的蜂蜜,甘甜却有毒害。但人们无法摆脱这样的欲望,所以也无法从成绩所代表的价值观中清醒过来。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曾经笔者也亲身体验过学习中存在的激烈竞争,参与竞争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拼死也要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在竞争的世界里,满足自我绝对不是最终目标,人们热衷于通过各种形式来满足自尊心,并乐此不疲。该念哪所大学,该找怎样的工作,这些选择的前提都是如何在维护自尊的竞争中取胜。就算工作几十年,就算迎来了退休,这些人也还是执着于维护自尊心。

一旦参与到了这样的竞争中,往往就会骑虎难下。虽然成绩优异、聪明、取得胜利和自尊心都不过是由承认欲所产生的求胜欲望,可一旦失去这些字眼,就会被评价为“不如别人”。没有人喜欢这样的评价,所以总是拼了命地继续埋首于竞争。当然,陷入竞争中的人们总是眉目焦灼、在意他人的看法、内心充满胆怯和饥渴。

这个世界充满了斗争、争吵、担忧、悲伤、吝啬、自我存在感、傲慢和诽谤中伤。然而这一切终将逝去,皆是一场幻梦。

      ——选自《经集·斗争·武器》      

谁都无法否认世界上存在竞争,有时候失败也确实会导致一些实际损失,所以人们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求胜欲望。但是,若过于执着于“胜利”这一单一价值,我们最终只会陷入无止境的竞争之中。

没有任何人能永远胜利,况且胜利者始终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不得不体验失败的苦味,因此只要不转换思维,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将会伴随一生。

佛教本身并没有否定现实,没有否定竞争,但是也没有囫囵吞枣地迎合现实,佛教所思考的,是如何正确地面对竞争,它要求人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