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 »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全文在线阅读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3.3 微表情的概念

关灯直达底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控制和伪装的表情数量,要远远多于能够真实表达情绪的表情数量。虽然有些真表情转瞬即逝,随即被压抑或被替换为表演,但只要细心捕捉,还是可以透过这些短暂而细微的变化,看到表情背后的内心。这样的表情可能持续时间很短,面孔上肌肉的运动程度很轻微,但即使像眼球的轻微移动这么细致的变化,也具备一定的意义(还是要注意在有情绪的前提之下)。我们将这种不受思维控制的,可能由情绪引发,也可能是习惯使然 [1] ,持续时间短暂或面部肌肉收缩不充分的表情,命名为微表情 [2] 。 每一种情绪,都具备特定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之所以用“或”来连接“持续时间短暂”和“面部肌肉收缩不充分”,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微表情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微表情既可以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时间短通常决定了面部肌肉的不充分收缩),但也有单独符合“面部肌肉收缩不充分”这一个条件、但持续时间长的表情动作。例如,保持着微笑的大部分主要特征的面孔上,搭配了一个轻微的眉头上提,这个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眉头的轻微上提源自额肌中束不充分收缩。眉头充分上提,是悲伤的典型特征。因此,掺杂在笑容中的这个轻微的悲伤表征,也属于我们研究的“微表情”范畴。

[1] 严格来讲,习惯的表情动作不是因情绪而产生的真表情,不能代表内心的真实状态。但由于习惯同情绪一样,也不受思维控制,也会引发非伪装的反应,所以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心理状态变化的重要衡量基准。通常,习惯的动作表情作为被测试人的基线,对于分析表情变化背后的真实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也纳入到微表情的概念中。比如一个人习惯快速眨眼睛,在不紧张的时候也会频繁眨眼,就不能将眨眼作为认定其内心紧张的指征。

[2] Ekman在Telling lies一书中曾指出,作为说谎的线索,微表情“可以完整呈现隐瞒的情绪,但转瞬即逝,往往为人所忽略。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4秒”。并且,Ekman还将微小的表情细分为微表情和碎表情等不同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