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全文在线阅读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3 亲密困境:你是否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放轻松,不过是在孩子面前吵个架而已

关灯直达底部
一旦我们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们的自恋感。

吵架是坏事,让人不舒服,这点毋庸置疑。但接受“吵架是坏事”,不见得就要接受“父母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太苛刻了。

这就像是说,生病不舒服,这是生活常识。但你不能据此得出结论:绝对不可以生病。如果一个人相信这种鬼话,他只会更不舒服。

人们小心翼翼地避免生病,但总还是有免不了抱恙的时候。吵架也是一样。当然了,你可以说:“如果不想吵架,平时注意一点儿不就可以了吗!”没遇到问题的时候谁都这么说,但如果你能永远做到,也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对于大多数夫妻来说,吵架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吵架之后怎么办,很少有人愿意正面谈论这个话题,更不用说当着孩子面的吵架。

育儿类的公众号,纷纷指出这事是深入骨髓的创伤,搞得男女好像都非得把心荡涤干净,才有资格成为父母。具体怎么避免吵架,它却不说。

情感类的公众号,铺天盖地的文章又都在教导人们如何有爱和接纳,仿佛只要有爱就好了,万事俱足。言下之意:别谈吵架!那种事扫兴得很。

不过,总要有人碰一碰这个扫兴的话题。

生活的首要原则:坏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试图去否认坏事的存在,那是一件更大的坏事。有的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话说得难听,一个人就指着孩子怒斥对方:“你怎么能说这种话!你知道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吗?”但这句话其实更伤人,因为:

1.它让孩子坚信自己被“伤害”了;

2.它借用孩子的立场来指责对方,让对方背负了伤害孩子的道德罪名;

3.它并不是在减轻伤害,只是换了花样攻击对方而已。

事实上,借孩子的名义来解决夫妻之间的争端,几乎永远不是一个好主意。这在关系中叫作“三角化”。这种沟通模式带来的麻烦,远比它能解决的问题多。

我们还是来看看,一旦发生争吵,究竟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它没那么可怕。

第一,我们是如此爱你,以至于都想把自己眼中最好的东西给你。

你要学会忽悠。第一个忽悠的就是自己。

告诉自己情况没那么糟,或者比最糟的情况要好。

大部分的争吵,夫妻双方都还在家庭的轨道上。这是一个基础的立场。彼此都很气,但都还是——至少在表面上——认同自己是为这个家好。

虽然屋顶都要被吵翻了,但你可以认为,两个人只是在合作轨道上,因为不同的理念(如果是育儿理念,就更单纯)起了争执。属于那种人民内部矛盾。只是矛盾的表达方式有点儿放飞自我了而已。

“你还不管!你看孩子的成绩都烂成什么样了!”

“那你倒是管啊!你一周在家才几天?”

“你好意思说我?我是为了挣钱,你在家时间长,你都用来干吗了?”

“所有家务全是老娘在做!你嫌我管孩子管得不好,那让我妈来帮忙做家务你愿意吗?或者雇个保姆,你雇得起吗?一个屌丝还有脸说挣钱……”

“你刚说什么?你有种再说一遍!”

话说得很不怎么样。可是换一个角度看,两个人的“初心”总算是不坏的。如果是我,事后就会跟孩子说:“咱们家最大的问题就是都太有个性了!爸妈很爱你,都急着把自己觉得对的东西给你……然后就会吵架。”

这其实也不能算是忽悠。因为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对吧?

第二,爸妈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你可长点儿心吧。

有时候孩子跟我们说:“小明的爸妈吵架了。”

我们头也不抬地看着手机:“嗯嗯。”

“小明害怕他爸妈会离婚。”

我们懒散地一笑:“不用怕,没那么容易离婚。”

“为什么?”

“因为吵架很正常,”我们见惯不惊,“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会吵架。”

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会吵架!可我们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为我们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妈妈。这不光是为了满足孩子的什么需要,也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自恋感。换句话说,一旦我们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们的自恋感。

我们做不到完美,跟其他爸爸妈妈一样。

来,一起念一下这句话:

“我们只是跟其他爸爸妈妈一样。”

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爸妈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不成熟,他们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气来就像小孩一样。可怕是挺可怕的,但也未必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小朋友自己也有应对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没有暴力,没有对孩子的严重忽视),都还能应付。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契机,至少,他认识到现实是什么。爸妈像小孩子,那么孩子就像大人一点儿。反正家里得有一个人靠谱吧。

小明的爸妈不成熟,这对小明是灭顶之灾吗?如果你相信这件事并没有那么悲惨,你就忽悠自己:你们吵架之后,你的孩子也能够像小明一样应对这一切。因为他的爸妈跟小明的爸妈一样差——当然也可以说,一样好。

第三,这是一个示范:如果你有想要的东西,就要努力争取它!

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昨天在院子里,你想跟小明他们一起踢球,是吧?”

“对,但他们嫌我踢得不好,不让我踢。”

“爸爸看到了,爸爸还看到你被拒绝以后,一个人默默地走开了。”

“爸爸,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上刚刚发生的事了:“你看,爸爸刚才就被妈妈说了很不好听的话,但爸爸觉得这是不对的,爸爸希望被更尊重地对待。所以,爸爸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句话表达出来!你想要什么东西,你就要说,让对方清清楚楚地听到你的声音,并且要坚定。你看妈妈那么气,爸爸并没有退缩!”

当然,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说了之后也没有什么用啊。妈妈没有对你好一点儿,她其实变得更凶了,而且连饭都不给我们做。”

你要忽悠他,这只是操作上的失误,但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人家愿不愿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坚持表达你想要什么,这是你的事!”

第四,在关系中我们有时会失控,这也是安全的。

吵架很糟,因为吵架是失控的。

有一些人会记得他们小时候缩在屋角,看着父母彼此像仇人一样,怒发如狂的样子,天地好像都崩塌了。那噩梦般的场景牢牢地缠绕自己一生。

他们需要的是在那个时候,父母中的某一方冷静下来之后,走到自己身边,抱住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们看起来很失控,但这是安全的。

“不用怕。”要斩钉截铁地告诉孩子。

关系是有底线的。所以,虽然爸爸妈妈都气得不行,但还在遵守共同的底线。甚至也许连夫妻关系也有可能破裂,但我们还是你的爸爸妈妈,至少还是亲人。所以,不用害怕失控。失控是关系的一部分,虽然是痛苦的一部分。

第五,至少你知道了生活就是这么糟,但我们可以很勇敢。

最坏的可能,你连自己都忽悠不了。

你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对方酗酒、滥赌、家暴,甚至对孩子动手,要把整个家庭一起拖去陪葬。对方已经彻底失控了,也没有底线可言。

虽然是极少数的可能,但那是你展现勇气的时候。

你可以跟孩子敞开心扉聊聊,告诉他生活的真相。生活不见得永远这么糟糕,但现在确实这么糟糕。最糟的情况下,我们也不是毫无办法。

我们可以离开这个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

你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你仍然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多麻烦,但你总可以报警、求助,利用一切可能给你帮忙的资源。

这可能是关系能带来的最大伤害了,但你可以让孩子看到:最糟糕的情况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人也可以隔离到生活之外。只要我们愿意正视这些,愿意面对过去的错误并放手,停止幻想,然后做出新的选择。这需要一点儿勇气,但没有什么应付不了的灾难,全世界总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的地方。

(但愿你永远用不到这一部分建议。)

吵架很糟。我从来没有说它是好事。

但生活中就会有这样的坏事发生。所以,有时候你要拿出点儿不怕它的劲头。要点在于,它不见得是大忌讳。

父母总是担心这些那些一不留神伤到了孩子,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是好的。但对于孩子来说,伤人的未必是生活中的麻烦本身,而是他的父母会以怎样的态度应对那些麻烦。

你爱孩子,这就比什么都强,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份保留底线的安全感。想一想,大不了就是吵呗,能有多坏?你还有机会向孩子展现你的智慧、温柔、果断、勇气、力量、平常心,或者一点儿幽默感。

说不定这些对孩子也有一点儿帮助呢?

你说:“道理我都知道。不过这种事也不用忽悠自己,重要的还是自我控制,绝对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就好。”当然,那是最理想的状况。所以,上述观点只适用于做不到这一点的平常人。假如你永远用不到这些,那最值得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