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六
金〈太祖天辅四则 太宗天会二则 熙宗天会一则 天眷一则 皇统五则 海陵天德二则 贞元二则 正隆三则 世宗大定十一则 章宗明昌二则 承安二则 泰和五则 卫绍王大安一则 宣宗贞祐三则 兴定三则 元光一则 哀宗正大三则 天兴二则〉
元〈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十五则 成宗大德五则 武宗至大二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六则 英宗至治二则 泰定帝泰定一则 文宗天历一则 至顺三则 顺帝元统二则 至元五则 至正十七则〉
明〈太祖吴一则 洪武二十则 惠宗建文一则 成祖永乐十二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二则 英宗正统十一则 代宗景泰四则 英宗天顺五则 宪宗成化十三则 孝宗弘治七则 武宗正德八则 世宗嘉靖十七则 穆宗隆庆四则 神宗万历十一则 熹宗天启二则 怀宗崇祯五则〉
皇清〈康熙三则〉
庶徵典第二十三卷
日异部汇考六
金太祖天辅三年夏四月丙子朔,日蚀。
按《金史·太祖本纪》云云。
四年冬十月戊辰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六年春二月庚寅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七年秋八月辛巳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太宗天会七年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九月丙午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十三年正月丙午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熙宗天会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日中有黑子,斜角交行。
按《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天眷三年七月癸卯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皇统三年十二月癸未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四年六月辛巳朔,日蚀。
五年六月乙亥朔,日蚀。
八年四月戊子朔,日蚀。
九年三月癸未朔,日蚀。
按以上《本纪》云云。
海陵天德二年正月甲辰,日有晕珥,白虹贯之。十一月丙戌,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正月丁酉,白虹贯日。
按《本纪》云云。
贞元二年五月癸丑朔,日蚀,避正殿,敕百官勿治事。按《本纪》云云。
三年四月,日无光。五月丁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四月丁丑朔,昏雾四塞,日无光,凡十有七日乃霁。五月丁未朔,日蚀。
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日应蚀不蚀。
按《本纪》:三年三月辛酉朔,司天奏日蚀,候之不见。命自今遇日蚀,面奏,不须颁告。
五年八月丙午朔,日蚀。庚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五年八月丙午朔,日有蚀之。 按《志》:日中有黑子,状如人。
六年二月甲辰朔,日有晕珥,戴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世宗大定二年正月戊辰朔,日蚀。
按《本纪》:二年正月戊辰朔,日蚀。伐鼓用币,上彻乐减膳,不视朝。 按《志》:日蚀,伐鼓用币,命寿王京代拜行礼。为制,凡遇日月亏蚀,禁酒、乐、屠宰一日。 按《完颜京传》:京判大宗正事,封寿王。二年正月戊辰朔,日蚀,伐鼓用币,上不视朝,减膳彻乐。诏京代拜行礼。世宗惩创海陵疏忌宗室,加礼京兄弟,情若同生。谓京等曰:朕每见天象变异,辄思政事之阙,寤寐自责不遑。凡事必审思而后行,尤惧独见未能尽善,每令群臣集议,庶几无过举也。
四年六月甲寅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七年四月戊辰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按《志》:上避正殿、减膳,伐鼓应天门内,百官各于本司庭立,明复乃止。
九年八月甲申朔,日蚀。
按《本纪》:九年八月甲申朔,有司奏日蚀,以雨不见,伐鼓用币如常礼。 按《志》:有司奏日当蚀,以雨不见。乃伐鼓于社,用币于应天门内。
十三年五月壬辰朔,日蚀。
十四年十一月甲申朔,日蚀。
按以上《本纪》云云。
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蚀。
按《本纪》: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蚀。是日,万春节,改用明日。
十七年九月丁酉朔,日蚀。
二十三年十一月壬戌朔,日蚀。
二十八年八月甲子朔,日蚀。
按以上《本纪》云云。
二十九年正月,日晕,珥背,白虹贯之,有戟气冠气。二月日蚀,有晕珥,抱气背气,有负气承气。
按《本纪》:二十九年正月乙卯,白虹亘天。二月辛酉朔,日有蚀之。乙丑,白虹亘天。 按《志》:正月乙卯己初,日有晕,左右有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厚。复有白虹贯之亘天,其东有戟气长四尺馀,五刻而散。丁巳巳初,日有两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淡。顷之,背气于日上为冠,已而俱散。二月辛酉朔,日蚀。甲子辰刻,日上有重晕两珥,抱而复背,背而复抱,凡三四次。乙丑,日晕两珥,有负气承气,而白虹亘天,左右有戟气。
章宗明昌四年九月,日有抱气戴气,有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九月癸未,日上有抱气二,戴气一,俱相连。左右有珥,其色鲜明。
六年三月丙戌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承安三年正月己亥朔,日蚀,阴云不见。
五年十一月癸丑朔,日蚀。
泰和二年五月甲辰朔,日蚀。
三年十月戊戌,日将没,赤如赭。
四年三月丁卯,日昏无光。
按以上《本纪》云云。
六年二月壬子朔,日蚀。七月癸巳,日上有背。
按《本纪》不载。 按《志》:六年二月壬子朔,日蚀。七月癸巳,申刻,日上有背气一,内赤外青,须臾散。
八年四月癸卯,日晕二重,皆内黄外赤。
按《本纪》云云。 按《志》:四月癸卯,巳刻,日晕二重,内黄外赤,移时而散。
卫绍王大安二年十二月辛酉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按《志》作元年。〉
宣宗贞祐二年九月壬戌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按《志》:大星皆见。
三年正月壬戌,日有珥冠。二月,日赤。
按《本纪》:三年二月丁巳,日赤如血。 按《志》:正月壬戌,日有左右珥,上有冠气,移刻散。二月丁巳,日初出赤如血,将没复然。
四年二月甲申朔,日蚀。闰七月壬午朔,日蚀。
兴定元年七月丙子朔,日蚀。
二年七月庚午朔,日蚀。
按以上《本纪》云云。
五年四月,日晕。五月甲申朔,日蚀。
按《本纪》:五年五月甲申朔,日蚀。 按《志》:四月丙子,日正午,有黄晕四匝,其色鲜明。五月甲申朔,日蚀。
元光二年五月,日晕有背气。九月庚子朔,日蚀。
按《本纪》:二年九月庚子朔,日蚀。 按《志》:二年五月辛未,日晕不匝而有背气。
哀宗正大四年,日有白虹贯之。
按《本纪》:四年十一月乙未未时,日上有二白虹贯之。
按《志》:四年十一月乙未,日上有虹,背而向外者二,
约长丈馀,两旁俱有白虹贯之。
五年十二月庚子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八年三月,日失色,有气如日相凌。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庚戌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荡至没。
天兴元年正月壬午朔,日有两珥。
按《本纪》云云。
三年正月,日赤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年正月己酉,日大赤无光。是日,蔡城陷,金亡。
元
世祖中统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三年十一月辛丑,日有背气重晕三珥。
至元二年正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四年五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五年十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七年三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八年八月壬辰朔,日有蚀之。九年八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十二年六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十四年十月丙辰朔,日有蚀之。
十九年六月己丑朔,日有蚀之。七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二十四年七月癸丑,日晕连环,白虹贯之。十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二十六年三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二十七年八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二十八年闰七月,白虹贯日,有如日二在云影中。按《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元二十八年闰七月乙丑,冀宁文水县有白虹贯日,自东北直绕西南,云影中似日非日,如镜者二,色青白,踰时方没。
二十九年正月甲午朔,日有蚀之,有珥有抱。
按《本纪》:以日蚀免朝贺。 按《天文志》:正月甲午朔,日有蚀之。有物渐侵入日中,不能既,日体如金环然,左右有珥,上有抱气。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六月庚辰朔,日蚀。
按《成宗本纪》云云。
成宗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日蚀。
四年二月丁未朔,日蚀。
按以上《本纪》云云。
六年六月癸亥朔,日蚀。
按《本纪》:六年六月癸亥朔,日蚀。太史院失于推筴,诏中书议罪以闻。
七年闰五月戊年朔,日蚀。
八年五月癸未朔,日蚀。
按以上《本纪》云云。
武宗至大二年正月丁亥,白虹贯日。八月甲寅,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正月,仁宗即位,日赤。
按《仁宗本纪》:四年正月壬辰,日赤如赭。
仁宗皇庆元年六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延祐元年三月己亥,白晕亘天,连环贯日。
二年四月戊寅朔,日有蚀之。五月甲戌,日赤如赭。乙亥,亦如之。九月甲寅,日赤如赭。戊午,亦如之。
三年五月戊申,日赤如赭。
五年二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六年二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七年正月辛巳朔,日有蚀之。三月乙未,日有晕若连环然。
按《本纪》: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蚀之。帝斋居损膳,辍朝贺。壬午,御史台臣言:比赐不儿罕丁山场、完者不花海舶税,会计其钞,皆数十万锭,诸王军民贫乏者,所赐未尝若是,苟不撙节,渐致帑藏虚竭,民益困矣。中书省臣进曰:台臣所言良是,若非振理朝纲,法度愈坏。臣等乞赐罢黜,选任贤者。帝曰: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
英宗至治元年三月,交晕贯日。六月癸卯朔,日蚀。
按《本纪》:元年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志》:元年三月己丑,交晕如连环贯日。
二年十一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御史李端言:近者京师地震,日月薄蚀,皆臣下失职所致。帝自责曰:是朕思虑不及致然。因敕群臣亦当修饬,以谨天戒。
泰定帝泰定四年二月辛卯,白虹贯日。九月丙申朔,日蚀。
按《本纪》云云。
文宗天历二年七月丙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至顺元年九月癸巳,白虹贯日。
二年正月己酉,白虹贯日。八月甲辰朔,日有蚀之。十一月壬申朔,日有蚀之。
三年五月丁酉,白虹并日出,长竟天。
按以上《本纪》云云。
顺帝元统元年三月,日赤。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癸巳,日赤如赭。闰三月丙申、癸丑、甲寅,皆如之。
二年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至元元年十二月戊午,日赤如赭。闰十二月丁亥、戊子、己丑,皆如之。
按《本纪》云云。
二年二月、三月、四月,日赤。八月甲戌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云云。 按《志》:二月壬辰,日赤如赭。乙未、丙申,亦如之。三月庚申、壬戌、癸亥,四月丁丑,皆如之。八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十二月甲戌,日赤如赭。三年正月,日晕,珥白虹贯之。二月壬申朔,日有蚀之。八月,日晕珥。十月,日赤。
按《本纪》云云。 按《志》:正月丁巳,日有交晕,左右珥上有白虹贯之。二月壬申朔,日有蚀之。八月癸未,日有交晕,左右珥上有白虹贯之。十月癸酉,日赤如赭。四年八月癸亥朔,日有蚀之。闰八月、九月,日赤。按《本纪》云云。 按《志》:闰八月戊戌,日赤如赭。己亥、壬寅,亦如之。九月庚寅,皆如之。
五年正月,日有晕珥,白虹贯之。二月、三月、四月,并日赤。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丙寅,日有交晕,左右珥上有白虹贯之。二月辛亥,日赤如赭。三月庚申、辛酉,四月丁未,皆如之。
至正元年三月壬申,日赤如赭。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四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四年九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六年二月庚戌朔,日有蚀之。
七年正月甲辰朔,日有蚀之。
八年七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九年十一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十年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十三年九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十四年三月癸亥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十五年二月丙子,日赤如赭。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六年三月,有两日相荡。
按《本纪》云云。
十七年正月朔,日蚀。七月,日晕。
按《本纪》:十七年正月丙子朔,日有蚀之。 按《志》:十七年七月己丑,日有交晕,连环贯之。
十八年六月戊辰朔,日有蚀之。十二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十八年十二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按《志》:十八年六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二十年五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二十一年四月辛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二十四年八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明
太祖吴元年六月,日有蚀之。十二月,日有蚀之。
按《明昭代典则》云云。
洪武元年五月,日蚀。七月,白虹贯日。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元年七月壬戌,白虹贯日。己丑,白虹复贯日。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元年五月庚午朔,日蚀。
二年五月甲午朔,日蚀。
按《大政纪》云云。
三年,日中有黑子。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三年十二月壬午,上以正月至是月,日中屡有黑子。诏廷臣言得失。《起居注》万镒言:日者,阳之精也。至阳之中而有黑子焉,是阴之奸乎。阳也,其在人事德为阳。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刑胜乎德,小人胜乎君子。臣请凡臣民有罪,法当死者,皆三覆奏,毋辄置之刑,小人而奸君子之位者,黜之庶乎。天象可感也。吏部尚书郎本忠言日者,君之象也。在陛下修德以禳之。君德既修,则天变自消。昔宋景公一言之善,荧惑犹为之退舍。况陛下以天锡之资,诚能益加修省,何天变之不可回哉。且河南中原之士,隐于山林者,宜访求之仕,于朝者,自能加其官或不能者加黜罚焉。天之仁爱人君,监视告戒,无所不在。则人君体天心而施之于政者,亦当无所不用其情也。诗曰:明明在上,赫赫在下。天人感应之机如此,愿陛下毋忽。上皆嘉纳其言。
四年九月庚戌朔,日蚀。
按《大政纪》云云。
七年二月丁酉朔,日蚀。
按《大政纪》云云。
八年,日上有青气。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八年四月甲寅,钦天监言:日上有青气,在赵分恒山之北,辽东之地,遂遣使往北边,谕传有德并定辽等处,都指挥使司训练戍兵,严饬守备。
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蚀。
按《大政纪》云云。
十年,日蚀。
按《大政纪》:洪武十年十二月乙巳朔,日蚀。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十年十月乙亥朔,日蚀,白虹贯日。
十一年十二月乙巳朔,日蚀。
按《大政纪》云云。
十二年,日交晕。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十二年夏四月庚申,日交晕。上敕李文忠,沐英等。日交晕在秦分,主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