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战胜“五种人生障碍”

关灯直达底部

对于求胜心理,我们没有必要彻底否定。当我们以胜利为目标而拼命努力的时候,除了自我满足,还能给他人带来幸福,这样的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取得胜利也有一定的“顺序”。佛教认为,取胜的第一步就是“获取内心的胜利”。佛陀认为,要想取得成功(达成目的),就必须意识到“五种人生障碍”。

世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迷惘,这样的迷惘是由五种障碍造成的,它们分别是①追求快感的心;②愤怒;③无精打采;④浮躁;⑤怀疑。
如果内心充满这样的迷惘,便会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而苦恼也会接踵而至。

      ——选自《对年轻修行者的训诫·中部》      

我们的心中总是存在这五种障碍。事情进展得不顺利的时候,失败的时候,遭遇挫折的时候,几乎都能“看见”这“五种障碍”的存在。所以佛教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人生障碍的存在,避免痛苦。

别让“五种人生障碍”阻拦你前行

让我们再次确认一下佛陀所说的“五种人生障碍”。

①追求快感的心。这是指内心被影像、声音、气味和触觉等“五感”所吸引,电视节目、漫画、网络、美食和其他娱乐活动都属于这个范围。

为了追求快乐而适当地体验这些娱乐活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有重要的工作摆在面前时,却仍被这些娱乐活动所吸引,并且沉溺其中好几个小时,那么这些娱乐活动就成了人生的障碍物。

②愤怒。这是指不快、不满、悲伤、压力以及对他人的恶意等让内心波动的情绪。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人们就很容易变得歇斯底里。

有时候人们会说:“愤怒也可以转化为动力。”但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从愤怒中体会到快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人本身非常易怒。认为能够将愤怒转化为动力的人,或许已经因为易怒而吃了不少苦头。原本“动力”是指避免一切多余的反应、集中于眼前工作的状态,但是愤怒本身却已经是一种反应。

心无旁骛地努力和心中充满愤怒反应时的努力,哪一种更有效呢?显然避免多余反应、心平气静地去努力付出时会取得更好的成果。这对于取得胜利和成功来说是一条重要原则。

③无精打采。这是指困乏、无聊、懒散、偷懒、疲惫等状态。这些状态也属于人生的障碍物。

人们感到无精打采的原因是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但是明明休息了一段时间仍然感到无精打采的话,则可能是因为原本就没有什么努力的动力(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动机),又或者是因为工作内容和人际关系无法让人感到快乐。从前文提到的“重视快乐”的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相应的对策。

④浮躁。这是指内心充满杂念和妄想、无法安心工作的状态。说实话,这种状态往往是由于过度沉迷于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和音乐等外界刺激,以及过度依赖酒精和香烟所造成的。此时我们必须尽量减少与这些外界刺激的接触,克制住自己。外出散步、修禅和冥想都是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法。

⑤怀疑。这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将来产生的各种消极想法。这里所说的怀疑,就相当于“三毒”中的“妄想”,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的方式来消除这些妄想。

积极地度过每一天——针对“五种人生障碍”的对策

让人烦恼的是,这“五种人生障碍”都不好对付。虽然知道其中的消极能量,但就是无法克制自己,可如果输给这样的人生障碍,就会更加厌恶自己。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积极向上,那就必须努力克服这“五种人生障碍”。

本书所介绍的佛陀的思考法,就是非常有效的解决对策。当我们面对这些障碍时,首先要避免多余的反应,然后客观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障碍物,这才是正确的思路。其次要找准方向,也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我绝对不能输给这样的人生障碍!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需要注意两点:1.避免细微的反应;2.找寻快乐。

1.避免细微的反应

所谓“避免细微的反应”,是指在琐碎的时间里也能避免打开电视或上网等消磨时光的行为。佛教中将这些细微的反应叫作“泄气”,指无法集中于重要的工作,心灵对各种外界的细微刺激产生反应的状态。

当这些细微的反应不断累积时,我们离成功就越来越远了。当然,享受生活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一心想要做出成果时,我们最好还是避免这些细微的反应,例如克制住自己伸向电视机遥控器的手。

相应地,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琐碎时间来体验自己的感觉。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虽然有些无聊,但是这样做就能让人的内心平静不少,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2.找寻快乐

找寻快乐是指积极地享受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出快乐的反应,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快乐。虽然这一点看似和本书的主题“避免多余的反应”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避免多余的反应是指避免欲望、愤怒、妄想等消极的反应,但如果某个事物能让自己感到快乐,那我们就要积极主动地去体验。

当我们寻找快乐的反应时,内心就会从平时无所事事的状态转变为愉快和积极的状态,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前文所述的“五种人生障碍”做出反应,希望诸位读者都能去积极尝试。

“快乐的反应”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用心,用心的人会更加快乐。

“正确的努力”减去“五种人生障碍”等于人生

我们的人生其实不包含前述的“五种人生障碍”,除去这些障碍物后所剩下的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们常常会有“我的人生总是失败”“我总是无法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者“感到内疚”的想法,这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想要更加成功”或者“想要工作得更加出色”的念头过于强烈。

乍一看,他们确实是充满干劲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又很容易沉溺于快感,总想着省事省力,因为各种琐事而产生情绪波动。他们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始终无法抛弃完美主义的偏执。

佛教认为,“内心的弱点”和“无法克服人生障碍的心态”都是客观存在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弱点,有时候人们会妥协,有时候又不知不觉地沉溺于快乐和懒惰,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真正的自我,是从“努力的自我”中减去“自我的弱点(五种人生障碍)”后的存在。我们无法判断这样的自我究竟是好是坏,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自我是不变的,我们只能客观地理解和接受自我,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法。人生永远都是从“这一刻”开始出发,如果你还是无法理解自我,那就从这一刻开始提升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吧。在避免“五种人生障碍”的基础上挑战自我,人生就是“正确的努力”减去“五种人生障碍”后的结果。剩下的结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终的成功和最出色的回答。

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一刻开始实现最好、最出色、最真实的自我。只要做到这一点,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会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人生答卷。